我差点从德粉沦为日吹——陪我度过2017的那些开光车(下)

本文很长,预计阅读30分钟,但很值得。

【写在前面】

去年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,要玩透10台车,并把这些二手车称为“开光车”,结果一年下来,换了13台车,于是特意写了《陪我度过2017的那些开光车》。

上集射出后,收到多位诺粉的私信,大意是这种“开光车回顾”的帖子很好,读一篇能了解多款二手车的真实用车体验,对他们选车的帮助很大。哈哈,我不是说过嘛,诺诺做的就是二手车领域的“Banny try, before you buy”(再次引用TESTV的Slogan,感谢老乡)。

这次文章不小心又写长了,但充满走心体验,尤其是最后半段有重大披露~,需要准备大量瓜子饮料。

【宝马-双门320i-E92】

这台车,去年我没来得及写帖子露出,后来有时间写的时候,已经卖掉了,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哈。

诺总点评:

当E90这个底盘代号几乎家喻户晓时,E92、E93却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聊天内容里。E92是宝马3系的双门轿跑,首次量产于2006年,宝马3系也是演进到了第五代才赋予Coupe车型独立的底盘代号,之前的E46时代,Coupe也仅仅是尾缀上有个ci而已。

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,人们拥有汽车的目的也从代步出行逐渐衍生到“为了乐趣和生活方式而驾驶”,宝马自然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选择,Coupe车型也因此越来越受欢迎,销量也越来越高。在2005~2013年间,宝马一共卖出了182万台E90和38万台E92。

▲个人认为最性感的E92是E92-M3

后来,当宝马推出第六代3系时,干脆为Coupe车型开辟了一个新的车系——4系,方便设计师使用更加时尚前卫的设计语言去诠释这个天生代表自由、激情的车型,而不受3系的DNA限制。

▲BMW 4er Coupe

我相信,随着消费力的提高,汽车逐渐成为国人的社交名片和个性化标签时,E92这类车型的占比也会渐渐和国际接轨。

话说回来,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坐拥E92,只有当你真正开上她,才知道她并不是在E90上省掉两扇门那么简单。

▲BMW_E92_320i_2012_43000 km

首先是外观,我听不少车迷说,E92被誉为“最美双门轿跑”,不知道这个称谓是不是足够官方,不过她的侧面线条的确漂亮,比例和轮廓都非常和谐流畅,绝对的大师之作。

E92比E90矮了一截,侧面车窗的面积也相应减少,风挡角度更倾斜,风阻应该更小。E92的离地间隙也小了不少,通过性比E90更差。

此外,E92的悬挂参数与零件和E90也并非完全一样,BMW专门为E92做了特别的底盘设计,把悬架调教得更硬,加上更低的车身重心,为E92带来了更高的侧倾刚度,操控压弯明显更有信心。说得直白一些,E92比E90更“接近保时捷跑车的感觉”,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。

▲底盘更低矮,车轮到轮眉的间距更小,想看清减振器都比较困难

▲熟悉E90的车主,坐进E92里面会觉得很亲切,只是主驾驶车门上少了后排升窗键。

我开光的这台是320i_E92,内饰是少见的黑白双拼的,成色很新,一如既往地没有烟味,很讨我喜欢。除此之外,还有好几个地方比较赞,下面一一配图描述吧!

▲方向盘比E90粗壮且富有弹性,就跟握着小屁孩的胳膊一样,很有掌控感;

▲内饰是白色和黑色搭配的,很少见,也很漂亮;

▲一台外形拉风的Coupe,搭载了宝马最好伺候的动力总成——2.0自吸+ZF的6HP变速箱,养护费用在BMW的E9x家族里倒数第一,B格却高出E90一大截;

▲非常荣幸地看到了自己调过的产品——电子助力转向(EPS),这意味着原地转向更轻便,老婆开起来会很从容,故障率更低,而且整车油耗可以因此降低3-4%

▲无框车门也很高雅,车门也很长,方便后座进出。但是上下车要小心,因为在同样的张角下,车门更容易打到墙上或旁边的车子,尤其是坐惯轿车的朋友下车时,容易肆无忌惮地推门,“咣”的一下,你的心就会滴血~

▲这个小帮手会让你可以很方便地拉到安全带,但是对于里程比较多的E92,安全带容易脱落,最后还是得自己伸手去够,这方面,奔驰的Coupe做得更好。

这台E92在好车库里卖了好一段时间,这也说明目前国人对Coupe车型的接纳度还不高,很多人会觉得后排空间小,上下车不方便而更倾向四门轿车或SUV,或是“买第二台车时再考虑”。毕竟在国内,多数人家里只会买一台车,同时服务好几代人,并不是1-2个成年人使用就OK了,所以必须结合多个用户的感受做出妥协。

E92后排虽然只有两个座位,但空间并不是想象那么小(毕竟和E90一样尺度的车身),只是要翻倒前排座椅挤进挤出,对于成年人而言,的确有点不方便,而且不像奔驰E-coupe那样可以开后窗。我坐过好多次后排,至今也不知道下车时先迈哪条腿更得体,如果你家里有长辈,他们一定不喜欢这种压抑的后排。

对于我这样的玩车毒贩目前的配置,一个老婆,两个屁孩,恰到好处。后面放俩屁孩,没有后车门,窗户也不能打开,小孩塞在里面也安心,随便你折腾,把安全带系好就OK。(还配有ISO-FIX接口)

还有,E92是进口的,E90基本是国产的,两者做工用料上的区别还是比较容易察觉出来的,这也算是E92的一大优势吧!

总结一下,抛开实用性的干扰(在意实用性,往往买不到好玩的车),如果你喜欢宝马的操控,后排也不用带成年人,其实完全可以考虑E92,不同于马路街车的格调,比E90还好的操控信心,进口宝马的品质,和E90一样的养护费用,都是选择E92的理由。

对于这样的车子,好多人是“想玩的时候买不起;买得起的时候却玩不动”。的确,一生中,留给双门、敞篷、两座这类车型的时间并不多,遇到价格差不多的二手车,就抓紧机会吧。耗过了这个节骨眼,就不得不考虑SUV或MPV了,那才是实用性王者,终极家庭之车。总之,别在轿车上过多地纠结实用性。

【保时捷-卡宴S】

hoho,我围绕卡宴写过好几篇颇有带入感的“坑帖”了。

文章回顾:

【诺总日记】保时捷包治百病?卡宴入手,烦恼却来了……

【诺式用户手册】二手卡宴,购前必读(1)

【诺式用户手册】二手卡宴,购前必读(2)

▲保时捷_卡宴S_2007_149000 km

诺总点评:

2003年去德国留学时,知道了E53,即初代X5,后来又爱上了保时捷初代卡宴9PA,除了听说卡宴性能拔群之外,还觉得外形很man,设计师太会抓人了,我和诺嫂都被深深的俘获。每当在街头见到这两款德味十足的SUV,我都要行注目礼,带着相机的话就会抓拍两张。

▲2004年我和诺嫂游康丝坦茨时看到的卡宴基本款,围着它拍了好多照片。

当时买不起,但梦想总是要实现的,哪怕打个折扣,否则今后鼓励自己孩子去追梦都没有底气。2017年的上半年,如愿以偿地拥有了X5,把E53和E70一口气儿玩了一遍,感叹X5果然名不虚传,接下来就开始琢磨卡宴的事儿了,难道卡宴开起来还能更好?

终于,2017年9月,在老孟和李祥的帮助下,我买了两台小改款的初代卡宴,外观颜色一模一样,黑内的我开,米内的给诺嫂开,每天回家PK油耗。没想到迟了十几年,真还当上了保时捷车主。

▲实践证明,卡宴险些全面超越X5!

保时捷卡宴采用了和途锐几乎一样的架构,所以好多人觉得途锐和卡宴其实是一回事,只是保时捷用它的车标多赚了你的银子而已。但当你真的开上卡宴,就会嘲笑这个说法了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你老婆的大学前男友要请你俩口子吃饭,你会开哪台去赴宴?

至于技术层面,两者在调教、设计、制造上还有很多不同之处,每一个细小的区别都贡献了卡宴的“跑味”,才使卡宴开起来游刃有余,稳如泰山,犹如保时捷的跑车一样,只是坐姿升高了半米而已。(具体分析我在之前的帖子里有写,大家可以通过链接翻阅。)

两台车都是4.8自吸版本,纯正的保时捷动力,诺嫂的那台里程很少,只有6万km,但就在入手后的那周里,好像是提车后第三天吧,四驱系统挂了,二手车就是这样,故障率比新车高,而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故障(非专业人士,建议买足质保)。人家当年上路一百多万的车,如今让我花二十多万就买来了,省了大钱、花点小钱,我完全能接受。

后来发现每次启动时,如果上车第一时间拧钥匙就能打着,一旦在车里折腾一会再拧钥匙,起动机就懒洋洋地象征性转两下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必须重新点火。我以为是电池问题,换了电池也无济于事,后来又折腾低压油泵、高压油泵、喷油嘴… 最后找到了病根在启动电机上,更换后故障排除,这一通折腾如果发生在普通二手车买家身上,估计不会比我少花钱,还会因为缺乏互信,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自己做功课,以及和修理厂斗智斗勇。

跑题一下,我一直希望交付给客户的是“到手就能放心开”的二手车,所以我们的自营车坚持做长距离路试和完善的机电修整,这必然导致成本增加,效率放慢。我们非常期待这些劳动能得到大家的认可,别拿其他网站上的二手车价格来做比较,毕竟前提不大一样,否则诺诺宁可回归普通车商,反而赚得更多跑得更快,但消费者得到的却有限。

回到正题,除了底盘升降、电控悬架等核心配置之外,卡宴的配置简陋到爆,估计保时捷工程师会把这归纳为“纯粹”,为了让你专心于驾驶乐趣的“良苦用心”。一样的预算,可以买到车龄新2~3年的E70_X5,舒适性配置就厚道多了。

此外,我觉得卡宴在车头的指向性上输给了X5,X5开起来比卡宴通透灵光,你甚至会觉得X5轻盈,但卡宴的整体感很强,弯道极限就是比X5高,保时捷的确擅长营造“车轮仿佛黏在地上”的稳定感觉。

最后,卡宴因为没有7座版本,又输给X5一分。后来为了接待父母来上海玩,我又买了一台7座X5,方便三代人一起出游。

我开的那台黑内卡宴,到手时已经快15万km了,毛病也并没比6万km那台多多少,底盘也是差不多一样的紧实、整体,减振、摆臂也没见需要更换的迹象,而且四驱系统至今还没坏过,算是有一定的人品因素吧!都说保时捷比宝马可靠性高,后来我们又淘了几台卡宴,通过检查路试发现,的确保时捷的零件耐用性相对宝马略胜一筹,贵有贵的道理啊。

卡宴另一魅力在于上图这一坨控制模块,左边是越野模式和公路模式的选择开关,有好几挡模式可以调节,分别适合于不同的攀爬能力;右边是底盘高度选择,技术上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形,我还理解成便于你在不同的场合展示出不同的气场,要跑味就调低些,要拼气势就调到高些,和旁边车道的轿车相比,优越感的改变,动动手指就能实现;当然还有中间的悬架模式可以调节,强烈推荐在路况好的时候,点击Sport按钮驾驶,一键即可,车子瞬间如虎添翼,不多描述了,这种感觉,宝马粉也会立刻跪倒,比如我。

我开的那台卡宴还有一个神器,就是上图里这坨“铁罐子”!这是主动平衡杆的执行器,前后各一个,串联在平衡杆上,被液压油和高速电磁阀控制;车子入弯后,电脑会迅速根据方向盘转角和车速计算整车的侧倾力矩,并通过“反拧”平衡杆来抵抗侧倾,这就是卡宴可以更加“如履平地”地从容压弯的技术武器。你能想象开这么高坐姿的车子,80km/h不减速通过高架的圆弧匝道,几乎没有侧倾的矛盾感觉么?试完后再回去开E90,失落感油然而生。

▲玩卡宴,或者说玩保时捷,一定要一套好轮胎,并严格保持厂方建议的胎压,这可以帮助你获得预期的操控表现。轮胎作为抓地的最后一环,就算悬架设计、整车布置、电控系统再好,一旦轮胎不给力,一切投入皆徒劳。

▲这台15万km的卡宴,提到车时座舱很振,发动机的机脚已经坏透了,必须尽快更换。

▲我这台卡宴的换挡台上遍布某种喷洒的液滴痕迹,一般方法还擦不掉,又不敢用刷子,怕破坏铝合金表面粗糙度,只能用“自制清洗剂”+毛巾,手工一点点擦拭减淡,直到去除。

▲市区小区寸土寸金,所有能停车的地方都被开发成了车位,每天回去必须沿路寻找车位,对于宽大的卡宴而言,左右只有几厘米,两侧雷达同时“亮红”是家常便饭,这种情况下就和没有雷达一样。

▲找到车位后,最好还得停成这样,尽量避免被经过的车子伤到,幸亏有越野模式(低速挡+底升),上坎轻而易举,甚至油门都不需要踩。

保时捷是个坑,它意味着比宝马更纯粹的驾驶乐趣,也具有更好的社交属性,这个坑的确值得一入。家里有小孩的诺粉如果想成为保时捷车主,除了卡宴之外,Macan和帕拉梅拉也是比较好的选择,这三款车都能很好兼顾多人家庭的日常使用和驾驶乐趣,Macan和帕拉梅拉目前行情还比较高,亲民的价位也要近50万,而卡宴出道早,可以在二十万的区间搞定(第一代卡宴已经跌入十几万区间),这样你也可以多留一些维修和养护预算,所以,卡宴可谓二手保时捷的最佳选择。

啊?什么,怎么爬出这个坑啊,药方以后再聊。

▲去参加女儿的芭蕾汇演,停好车后打开箱盖,幸福满满的感觉

【雷克萨斯-CT200h】

说到雷克萨斯CT,关注我朋友圈的诺粉都知道,这是我沦为一名日吹的开端…

文章回顾:

德粉买了日车,识破一个困扰多年的忽悠

BBA的逼格,乘地铁的开销,德粉验伪神器【诺总日记】

诺总点评:

诺嫂的那台卡宴在我发帖聊卡宴之前就被一个北方诺粉买走了,我那台黑内卡宴也在帖子露出后很快被一个南方诺粉定掉,“两姊妹”一下子天各一方。而我们很快也将面临没车可开的尴尬局面,于是我每天睡觉前都会在网上看啊逛啊,寻思着下一台车应该买啥。

好多诺粉可能都有这种体会,给自己找二手车,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煎熬,尤其是在你的目标车型还很模糊时,似乎好多车都可以考虑,它们身上都有某种特质,各不相同,但都牢牢地吸引着你。你会不停地把自己“套”到各种车子上,轮番意淫拥有它们之后的体验,然后回到现实,做一番功课后,可能又被自己亲手推翻。

为什么说这种煎熬不可多得呢?因为一旦你真的落锤了,短期内就丧失了自由度,再要“心猿意马”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了,和结婚有点类似,不过买二手车比结婚要好,至少一段时间后,你的换车想法很可能会得到老婆的支持。

我选二手车,可不仅仅是为了代步,而更像是在选玩具,一个核心原则就是“车有特点,玩起来有意思”。当时除了德系三驾马车之外,我还饥不择食地考虑过五代Golf,新老款Polo,明锐,甚至考虑过重拾奇瑞QQ,玩玩无厘头。

后来偶然的一个机会,看到一台CT200h,这是第一次我看到现实版的CT内饰,一点不像我印象中的日系风,德味非常浓郁。之前开卡宴回市里老小区,每天到家后还得花20分钟兜圈找车位,把我折磨得够呛,油耗也嗖嗖地刷高。一看CT200h短小的车身,加上听说此车比较省油,就果断买下,从来没开过混动,也顺便尝一下鲜。

结果,偏偏就是这么巧,一尝就陷进去了,你能体会那种昨天油耗还是20升,今天就变成4升的崩溃级反差么?看着油耗表开车,突然变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,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,开着小车,尝试突破自我,刷出油耗新低的成就感。

CT实在太有趣了,我立刻又买了一台高配的CT200h给诺嫂开,俩人又开始PK油耗,不过这次是比谁的低,她在市区开得多,有时真还比我跑郊区省。

后来我发文专门聊了聊CT200h的油耗传奇,把拥有这款小车的神奇体验分享给大家。也许是巧合吧,猛然间发现二手CT200h行情开始上涨,但这并没有阻挡大家买好车的步伐,或者换句话说,之前的CT价格可能被低估了。进入2018年后,CT的价格依然坚挺不降,这无所谓,今年公司里也有几个同事奋不顾身地成为CT车主,其中包括日修豪车无数的吴越大王。我估计CT会更加保值,所以,该买还是早点买吧!

BTW,我们的自营组也在不断地寻找CT车源,因为它实在值得推荐,敬请期待。

我认为德粉转投CT还是比较容易的(尤其是伪德粉,因为真德粉是修不怕的),除了黑色内饰设计充满战斗德味,还有硬硬的底盘调教,低重心运动坐姿,以及相对其他日系车较好的操控性。买了CT,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,至少经历两大变化,一个是开机盖的机会大为减少,另一个是遇到堵车会莫名其妙地微笑,心态异常平稳。

当然,车无完车,即便是雷克萨斯的CT也有一些缺点:

1) 胎噪大,尤其是相对于安静的电动模式,更显得刺耳,轮胎用的是优科豪马,换成米胎应该会好很多,如果你买到一台轮胎即将用尽的CT,这一定是件好事儿,无须纠结立刻换胎!

2) 后备箱空间小。虽然雷克萨斯把混动电池尽量设计得很扁,但依然占用了不少空间,后备箱底板因此升高了一截;

3) 热效率过高。这是为了让发动机更加省油的设计,本来是好事,但由于发动机发热过少,在北方的冬季就会造成制热不足,一个给老婆淘了CT的东北诺粉风趣地评价道“冬天开CT出门,唯一不被冻死的方式是推车走”。哪怕是最近好车库挂出来的那台0.9T的smart forfour,冷启动5、6分钟后,暖风都哄哄的,这一点的确CT太抠门了。温度在0℃附近时,我会很想念卡宴,对于北方诺粉,如果想体验CT的快乐,我建议家里再备一台燃油车,最能凸显CT变态优势的季节是春秋季,而夏天CT的电子空调实在太冷。

4) 动力肉。开惯宝马、保时捷的,一定对CT的动力响应不习惯,温柔地表达你的加速指令,虽然Sport模式下多踩油门,车子还是能给你点颜色看看,而你又舍不得启动Sport,因为漂亮的油耗会被刷高,真是要逼死强迫症啊!

无论如何,能把一个优点做到极致,让你爱不释手,让你愿意忽略其他缺点,这大概就是日本车的魅力吧?况且CT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优点,就是丰田一如既往的养护省心,超低故障率,让你没有机会学到汽车知识。

玩CT的那段时间里,我承认自己就开过两次机器盖,一次是为了摸下发动机到底有多烫;另一次是为了给买家拍张照片。

【凯美瑞240HG-混动版】

这台车至今才跟大家聊到,之前也是没来得及写帖分享,有违“有毒大家吸”的诺式原则,抱歉哈~

▲丰田_凯美瑞240HG_2010_76000 km

诺总点评:

有位诺粉说得好,一入混动深似海。

发帖露出后,两台CT200h很快就归别人了,我再次陷入寻觅。

过去的几年,整天都是宝马宝马,已经玩得差不多了,于是想试试奔驰,毕竟那是宝马的死对头。我瞄准奔驰的R和ML找了一阵,遇到的车源不是这儿不好就是那儿膈应,普遍发现车内中年油腻的痕迹过多。一周后的某天,自营组小徐说要收一台凯美瑞,让我去帮他看看车,好,小菜一碟。等看到了实车,才发现这可不是一般的凯美瑞,而是稀罕的混动版啊!那种“非我莫属”的冲动立刻涌上心头。

整车的外观很板正,内饰却脏了点,前任车主很不讲究车内环境,好多矿泉水瓶、纸巾盒、名片、塑料袋啥的,似乎从来没有下车随手带走垃圾的习惯。没事,我们是专业人士,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,好在内饰没有异味,试车没有问题就收下来了。

▲你要是买家,看到这样的车子会有何感觉?是不是觉得车商把它洗干净就能多卖5千元?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,现在很多车商是还没来得及洗,车子就被同行加价批走了,所以终端客户往往是没有机会见到这个画面的,更不要说议价了。

▲拍下来会觉得很恶心,但是素颜二手车普遍如此

▲各种使用痕迹和污渍残留,普通洗车都不会顾及到这些的

▲这种脚印都算是很轻微的

▲点开大图看看,看到方向盘上的深色部分了么?那是手撸留下的“千年老垢”,幸好是浅色方向盘,还有机会让我们看到,想象一下黑色的皮革方向盘吧,想象一下开了车不洗手就去抠鼻孔、掏裤裆、吃东西吧~

▲这一幕看了是不是无法勃起呢?在我们眼里,这些表象都无法埋没一台优秀二手车的光芒,就好比我赤裸下半身,依然可以把车开好一样。

▲杯架槽里那个硬币,哦,不,是硬币旁边的那个塑料件,是掉落的杯架压舌,也是全车唯一的内饰损坏。

▲看得出车主的确很懒,懒到原车的好多“包皮”都没有撕,一直这么留着,自然风化。车子拿到手,我撕塑料皮都撕了好一阵。

▲一处隐藏包皮

OK,回到凯美瑞。机舱,发动机什么的,我当时都没细看,只记得打开机盖,看到只有一层浮灰。因为之前的CT开得我对丰田信心满满,也许见到丰田发动机渗油的概率和不渗油的二手宝马差不多吧。

整个看车历时15分钟,我有5分钟都是坐在后排品鉴车内空间,欣赏车内细节。由于刚中了混动的毒,唯一遗憾于CT的短小后排,现在见到一台空间如此宽敞的混凯大哥,便把她视为轴距加长十几厘米的CT,外加一个硕大的后备箱,车价比CT还便宜一些,顿时决定拿下来开光。回公司路上,就开始盘算着车子到手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。咳咳,到店第一件事,一定是……

▲泰国技师开始帮她“忘却前任”

▲所有属于前车主但不属于丰田的东西,全部Remove!

打个硬广,因为的确有用。二手车带着太多之前车主和乘客的残留、痕迹和行为气息,买回来后,多花一两千块彻底做个“忘却前任”,是非常值得的。你明知道那不会提升这辆车的性能,也不会降低故障率,但的确可以提高入手满意度,尤其是家人上车后的第一印象。至于什么清洁车内环境、去除微生物、有益健康那些理由,我就不啰嗦了。总之,我宁可把省掉前后保险杠的喷漆钱,也要内饰清清爽爽,毕竟内饰才是和我们身体接触最多的。

▲外观瑕疵其实比较少,前任车主除了脏点,驾驶技术还是不错的

▲座椅很舒服,比德系普遍软,比CT也软,包裹性也好,不是德系那种靠座椅造型把你卡住的那种包裹感,而是坐凹下去的那种压力均匀的包裹,技术上讲,就是座椅和身体接触总面积更大,压力分布更均匀,长途驾驶不会腰痛。上周我试过一台皇冠,凯美瑞在这方面简直就是“小号版皇冠”。

▲这是凯美瑞让我很满意的地方——空间!比德系同级好,而且是原厂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后排的体验,而不是到国内后再匆匆加长。

▲后备箱深处崎岖的造型,那里面是电池和风冷装置。

▲感谢前任把包皮留给我撕,我只撕掉了最外面的包皮,最后还留了里面的一层,给下任车主自己开苞撕

▲杯架压舌目前的样子

好了,打住打住,今天不花笔墨聊二手车清洁整备,说说凯美瑞吧。这是我深度接触的第二款日系车,我曾经写过两篇德系车汽车工程师说德日汽车之区别的文章,就被日粉狂喷,虽然我相信喷我那些日粉多半是没玩过德系车的,但在回应他们之前,的确有必要先做到“知己知彼”,日本车到底好在哪里,差在哪里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买来好好玩一下嘛。

当年我还在ZF做试车时,一次和小弟在高速上试车,遇到一台凯美瑞(也是同一代),经过它后轮罩附近的气流,竟然让后保险杠侧面不停地振动起伏,十几米外清晰可见,我当时说:“我X,凯美瑞好差劲,风都能把保险杠吹变形。”于是对日本车的做工更加嗤之以鼻。

小弟和我都万万没想到,6年后我竟然也玩上了凯美瑞,问起缘由,我觉得大致有这么几点值得和大家分享:

1) 莫名其妙的放松。这是我开了近1000km后的最大体会,也可能是没开过日车的德粉最难理解的,我尽量说得易懂一些。这个舒服不光是来源于轻盈的手感、舒适的座椅,而是一种综合的感觉,所有的东西都在你觉得它应该在的地方,都是你觉得恰到好处的力度,即便初次接触需要琢磨一下,也不会让你费劲去思考,人绝对是这台车的主人,车就像那个女仆,一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你,好像全车贴满小纸条——“是的,主人”&“好的,主人”。

整个驾驶过程,你甚至觉察不到自己在有意识地驾驶,放松的思维很容易去想白天的讨论、晚上的电影,或者明天的会议主题,车子一直在一个“尽量不打扰你”的状态工作。夸张点说,丰田可以把你平稳地从A送到B,但你却意识不到车的存在。

如果换做德系车,会是什么样子呢?我来比喻一下,德系车就属于比较“活跃”的角色,它是它,你是你,绝对不甘于当一个默默无闻的仆人,时刻等待你骑上来,跟你互动。比如充满操控乐趣的宝马,仿佛一直再对你说“我还行,极限还没到,继续来战啊~”,你会通过控制德系车获得乐趣和征服道路的成就感,车子也会把很多外界刺激作为响应回馈给你,就像你在玩一款非常仿真的驾驶游戏一样(NFS里好像真就没见过有丰田啊~),所以驾驶德系车本身就是件足以让大脑和肢体忙乎的事儿。

2) 内饰家居感极强,且不够精细。这和德系车的设计风格又一次格格不入。我之前说CT200h的内饰富有德味,那是个特例,你们看看丰田的畅销车型,从卡罗拉到凯美瑞,再到汉兰达和皇冠,亦或国外很普及的普锐斯,我觉得它们的内饰设计毫无科技感可言,一点也不“屌”(尽管我看得出日本人也在尽力,但和德国人远不在一个水平上),就像岳父家里的衣柜、写字台和沙发一样。

换做是奥迪、宝马、奔驰、保时捷的内饰,无一例外地具有巨大的观赏价值,充满设计精良的细节,无处不在彰显自己开起来有多爽,强迫症的治愈良药。这种对德系豪华车视觉语言的强烈共鸣,甚至会让我直接刷卡。

3) 方便修理工。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方便你操作的位置上,用你熟悉的工具就可以搞定了。没有为了凸显专业的变态设计,也没有为了偏执性能的复杂技术,也没有为了美观的机舱搞得稀奇古怪的布置,专用工具也少得可怜。所以维修日本车就便宜啊。这里就不对比德系车了,比多了都是情怀。

4) 性能让步于可靠性。这个不要不承认,我也是给日本车企做过调教的小混混,日本车企很少有死抠性能的,除了在NVH上的苛求让德国企业都皱眉头。说简单点就是车里要够安静,不要吵到驾驶员,他们似乎不希望让驾驶员意识到发动机的存在似的。而我们眼中的关键指标,如整车配重、动力响应、操控稳定性、侧向极限,差不多是基本要求就好了,理由是“为什么要把日常用车设计成这样?”所以,有人也说这是有意而为之的“降额设计”,无论如何吧,对核心系统的性能要求降低,的确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,换来更低的故障率和更长的零件寿命。

5) 注重质朴的功能性,实用性,而不拘小节。这一点让很多人觉得日本车就是比德国车廉价,如果你也喜欢从看到、摸到的东西去估算价值,你就会有同样的感觉。后面我配图说明吧。

也许还有第六点、第七点… 等我多体验体验日本车后再作总结吧。

OK,我们接下来看看丰田工程师设计下的中控台机头,号称汽车的第二张脸,像不像90年代家家都有的那种磁带收录机?

▲虽然有倒车影像,但是这个屏幕也太袖珍了吧,还没我们的手机屏幕大,要想看清细节,得凑近细看。

▲这就是丰田特色的豪华配置按钮,非常简单直接的“家用电器风”。虽然凯美瑞的座椅加热没有设计分级调节,但加热见效很快,比好多德系车都快,热起来后又还不烧屁股,也不需要去人为降挡。虽然CT的座椅加热有十几级可调,然而并没什么卵用,开最高挡也不及凯美瑞的一半…(最近路试的smart,在这一点上又胜过凯美瑞一筹)

▲看看这座椅调节钮,简单的条子印上图案就完了,旗下的雷克萨斯也是如此,连模具都是一样的。

▲同年代的帕萨特,功能并不比凯美瑞多,但无须言语,从造型到纹理到材质,就觉得很酷很高端,类似的对比设计举不胜举。

▲看看这条缝,宽的宽,窄的窄,坐进车里看着就难受,只好不看。

▲还有出风口上方这个翘起(段差),左右都这样,在内饰做工饱受吐槽的宝马看来,都是要被拖出去阉割的下场。

差点忘记了,这是一台混动车啊,必须聊到油耗。混动凯美瑞搭配了2.4升的自吸发动机,动力比CT200h好多了,油耗也要高一些,同样的使用,如果CT是4的油耗的话,换成混动凯美瑞大约在5.5~6.0的样子。

▲相对随意的驾驶,油耗也不容易超过7

▲凯美瑞有一个油耗“颁奖台”,这玩意我也是琢磨了一会才知道什么意思。阶梯说明你的水平,如果是9-8区间,那就是最差的级别;8-7会好一些,如果开出7-6的油耗,就是高手了,当然这个图表没有对5.8以下的区间再做显示,可能它觉得很多人不会进入这个区间了,但我经常开到图表外面去。

▲只要综合油耗在7以下,熄火时,车子就会给你一个鼓励提示,让你成就感满满地下车。

凯美瑞的隔音比CT好多了,驾驶声学感受是优于CT的,无论是来自轮胎的噪音还是来自机舱的噪音。发动机的振动也被过滤掉很多,有的时候发动机运转给电池充电,车里却不容易听到,需要看瞬时油耗表才知道发动机在转。

▲我家楼下垃圾站旁有个凹坑,凯美瑞停进去就比较容易,也许是车轮转向角度比较大,车身不长的原因,但结合充裕的车内空间,你就会知道丰田工程师尽力在有限的车长上留出更多的车内空间,也就是为了用户,去压缩机舱和后悬的空间,德系车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在这方面认真发力。

凯美瑞的代次我不是十分熟悉,这方面还得学习一下,只是查到了这一款凯美瑞的代号是XV40,但凯美瑞的全球销量那是大得惊人,甩3系几个街区,我作为一个德粉,还是给BBA留点面子,感兴趣的诺粉可以自己查查。

最近我们的自营车库里,还有两台丰田车,一台凯美瑞2.5,一台汉兰达2.7。在开光这台凯美瑞之前,我可能会对它们不屑一顾,但现在我会向各位诺粉郑重推荐丰田,如果你的购车目标就是省心、实用的代步工具,强烈建议试试丰田,丰田的魅力不是出门试驾一圈就能get到的,而是需要时间来呈现,这个品质感染力,我想我已经体会到了。

▲自营凯美瑞,2.5G豪华版,2014年,6.3万km(亲自测试了才发现,2.5的自吸凯美瑞,综合油耗也不过9左右,我上下班认真开也可以开到6.x,似乎并没比混动高多少)

▲自营汉兰达,2.7精英版,2011年,3.5万km

这台凯美瑞也是去年所有开光车中卖得最快的,上午我刚定了车子,下午就有一个朋友到店里看望我,临走时无意间聊到上午定了一台混动凯美瑞,那哥们一听是凯美瑞,眼睛一亮,立刻就说要了,在我手里开完1000km就提车。

【写在最后】

没想到今天的下集写了一万多字,主要是因为聊到了日本车对我这个德粉的冲击。感谢你一直读到这里,我猜你多半也是一个二手车爱好者。

最后,我还想宣传一下诺诺的自营车,经过半年左右的摸索,我们已经把开光车的流程浓缩到了自营车上,其实,每台自营车都是经过“快速开光”的二手车,我们会做详尽的上架检查、内外观检查,更重要的是所有自营车都“有路试”。

自营车的路试环节完全照搬开光车的测试标准,试车员都是我亲手带出来的兄弟,诺诺自营车可能也是国内能买到的状况最透彻的二手车了,值得诺粉重点考虑,也请大家不要简单地用其他网站上的同款车价来做比,车是我们筛选过的,服务用心程度不一样,投入的技术和劳动也不一样,你面临的风险也不一样,没啥好比的,我们核定价格时早已替你比过了。有什么不明白的,请尽管问我们,我们永远是一个诚实的工程师团队。

Copyright © 2012-2024 NuoNuo Co.,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08763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1802001333号 电子营业执照
咨询热线:400-160-9929